在金剛石工具中,用于切割花崗巖的
金剛石大刀頭胎體設計需要綜合考慮
合金粉末和
超細鐵粉材料性能、工況條件及工藝適配性。
世佳微爾的客戶近期問到了這個問題,以下是關鍵設計因素及其詳細解析:
1. 胎體材料與合金體系選擇
(1) 基體材料
選擇鐵基
合金粉末:
相比鈷基合金體系,鐵基成本低且環保,同時通過合金化(如添加Cu、Ni、Sn、Zn以及部分稀有元素)可達到相近性能。
2. 胎體硬度與韌性平衡
硬度要求:
花崗巖硬度高(莫氏硬度6-7),胎體硬度需達到HRB 85-100,以保證對金剛石的支撐。
過高硬度的風險:胎體過脆易導致金剛石顆粒提前脫落,切割效率下降。
韌性優化:
添加Cu、Sn等延展性元素。
控制燒結冷卻速率(如梯度冷卻),避免殘余應力集中。
3. 金剛石與胎體的界面結合設計
(1) 界面結合機制
機械錨固:通過
超細鐵粉(D50≤20μm)形成致密胎體,包裹金剛石顆粒。
化學鍵合:添加活性元素(如Ti、Cr),與金剛石表面發生反應生成碳化物(如TiC、Cr?C?)。
熱膨脹匹配:調整胎體成分(如Fe-Cu-Ni),使其熱膨脹系數接近金剛石(1×10??/℃)。
(2) 金剛石參數匹配
粒度 30/40-50/60目 粗顆粒(30/40目)用于快速開刃,細顆粒(50/60目)提升切割面平整度
濃度 25-35%(體積分數) 濃度過低導致切割效率下降,過高增加成本且易引發胎體脆化
強度≥130N(TI值) 適應花崗巖的高磨蝕性,避免金剛石破碎失效
4. 燒結工藝參數優化
(1) 燒結溫度與時間
溫度范圍:800-950℃,需低于金剛石石墨化臨界溫度(>1000℃)。
保溫時間:5-15分鐘,過長易導致金剛石氧化,過短則胎體致密化不足。
(2) 燒結氣氛控制
還原性氣氛(如H?、N?-H?混合氣):防止鐵基合金粉末氧化,維持胎體成分穩定。
真空燒結:適用于高活性合金(如含Ti體系),避免雜質氣體干擾界面反應。
總結
設計切花崗巖的
金剛石大刀頭胎體需圍繞以下核心展開(鐵基合金粉末以及
超細鐵粉為主):
1. 材料體系:以鐵基
合金粉為主,通過Cu、Cr、Mo等元素優化機械性能;
2. 界面工程:強化金剛石-胎體結合(機械+化學);
3. 工藝適配:控制燒結溫度與氣氛,平衡致密化與金剛石保護;
4. 工況響應:根據花崗巖成分(石英/長石比例)和切割方式(干/濕)動態調整配方。
最終目標是在高磨蝕、高沖擊環境下,實現胎體耐磨性、金剛石利用率與工具壽命的協同提升。
本文為雅安世佳微爾科技有限公司原創,未經許可請勿隨意使用,轉載須注明出處和鏈接:http://www.dgkfs168.com